昨日是2009中國—東盟傳統醫藥高峰論壇傳統醫藥展對外免費開放的第一天,充滿趣味性和知識性的傳統醫藥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醫藥展上,壯醫特色技法展示、廣西名中草藥、診療工具實物等讓市民在草藥飄香和銀針翻飛中領略了一番國粹的神奇。據介紹,這是廣西舉辦的首屆傳統醫藥展,一共有23家企業參展,很多東盟客商和國外同行紛紛相中充滿廣西特色的本地藥企。
神奇中醫治好雙腿中醫迷來逛醫藥展新石器時代的骨針、春秋時期的青銅針、牛羊角做的壯醫藥錘、壯醫角療的竹罐等,從遠古到近現代,廣西的中醫藥工具五花八門,見證著廣西中 醫的悠久歷史和發展歷程。民族醫藥展區里,展覽組工作人員、廣西民族醫藥研究院藥劑科主任藍日春耐心向前來參觀的市民介紹各種中醫藥工具。
1985年在武鳴馬頭元龍坡墓出土的春秋時期的青銅針是廣西獨有的藥用淺刺針。藍日春說,它針灸時只是刺到皮膚的真皮層,所以叫“淺刺針”,可以用來治療風濕、發熱等疾病。
60歲的劉阿姨是南寧市某學校的退休教師,昨天一大早,她就來到醫藥展區。她神清氣爽地告訴記者,中醫藥很有特色,她非常感興趣。她之所以對中醫感興趣還源于一次就醫經歷。兩年前,劉阿姨因患有風濕,腿腳常常酸痛,最后嚴重到走不了路。盡管去醫院做了很多治療,但效果不是很明顯,于是有朋友就建議劉阿姨去試一試中醫。
在朝陽路中草藥一條街的一家苗寨藥鋪里,劉阿姨半信半疑地做了拔 火罐,堅持兩年的拔火罐治療后,劉阿姨的風濕痛漸漸好轉。
廣西中草藥齊亮相市民開眼界長知識醫藥展里,還有一處展區頗受市民歡迎。羅漢果、何首烏、一點紅、兩面針、扶芳藤、田七等草藥飄香的展區,琳瑯滿目的草藥齊聚一堂,那里一共有50種臘葉標本、30種藥水浸泡標本、50種盆栽草藥、30種瓶裝藥材標本。別看這些草藥普普通通,來頭可不小,這其中還有不少傳奇故事。藍日春說,田七是廣西最早走出去的草藥,其歷史久遠,相傳以前廣西有個瓦氏夫人,50多歲還能帶兵打仗。當時倭寇來襲時,她帶領瑯兵與倭寇交戰,倭寇發現瑯兵個個兇猛神勇,即使受了傷,第二天依然能沖鋒陷陣。倭寇打探發現,瓦氏夫人給受傷的士兵敷一種草藥,流血不止的傷口不一會兒馬上就 能止血消痛,第二天便能活動自如。這種草藥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田七。從此,田七便流傳開來,后來還被李時珍載入了《本草綱目》。
首屆醫藥展含商機東盟客商相中本土藥企記者從論壇醫藥展秘書處展覽組獲悉,這是廣西舉辦的第一屆傳統醫 藥展,分為5個展區。包括綜合區,專門介紹新中國成立后,對傳統醫藥的政策扶持和網絡服務體系;民族醫藥展,通過圖片和實物向市民展出藏、蒙、維、傣、壯五大民族醫藥的理論和診療工具;廣西中醫藥、民族醫藥展區;傳統醫藥產業展區和一個演示區。
本屆醫藥展一共有23家企業來參展,充滿廣西特色的本地藥企吸引了很多東盟客商和國外同行。廣西山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展臺前,擺滿了很多中草藥,奇怪的是草藥被包扎成一束,上面標著“雄性水楊梅”“雌性復方草”等名稱。原來這些草藥是公司產品的原材料,不對外出售。該公司董事長助理黃可少告訴記者,草藥一般都分雌雄,只有合理地搭配用藥才能達到一定的治愈效果。論壇期間,外地客商和東盟企業家聽到她的介紹后,都很感興趣,其中加拿大、意大利、老撾、泰國的客商較有意向合作。 |